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CAS
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 |
王桂芬; 曹文熙; 许大志; 杨跃忠 | |
2007 | |
发表期刊 | 海洋学报
![]() |
ISSN | 0253-4193 |
卷号 | 29期号:1页码:38-48 |
摘要 | 在珠江口、广东沿岸及南海北部三个航次生物一光学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变化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吸收系数都有较大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水体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对网采浮游植物含量较高的珠江口和广东沿岸的水体而言,色素打包效应较强,对675nm处比吸收系数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0%和20%;对微型浮游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打包效应较弱,对675nm处比吸收系数的影响平均仅为6%.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除叶绿素a之外的辅助色素对吸收系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蓝绿光波段,三个航次440nm波长处对总吸收的贡献平均分别为44%,43%和53%,其中对珠江口和广东沿岸航次的水体主要是光合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贡献,而对南海北部航次的水体除了光合类胡萝卜素以外还要受到光保护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由于河口、近岸和外海水体藻类粒级结构和辅助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有明显的差异,在南海北部水体建立比较精确的生物光学模型时,需考虑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 |
部门归属 | [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
关键词 |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 藻类粒级结构 色素成分 生物-光学模式 水色遥感 |
资助项目 | LED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6639 |
专题 |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桂芬,曹文熙,许大志,等. 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J]. 海洋学报,2007,29(1):38-48. |
APA | 王桂芬,曹文熙,许大志,&杨跃忠.(2007).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海洋学报,29(1),38-48. |
MLA | 王桂芬,et al."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海洋学报 29.1(2007):38-4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南海北部藻类粒级结构及色素成分对浮游植物(498KB) | 开放获取 | --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